[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5年 18卷 1期
刊出日期:2015-08-01

学术研究与交流
研究报告与评论
专题研究与讨论
   
学术研究与交流
1 葛孝亿
科举制废除后的社会流动与教育生活——以江西毛氏家族为中心
清末新政在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都采取了革新举措。其中,废科举、办新学对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影响最为深远。那么,科举制的废除到底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流动后果?新式教育的兴起又对个体的教育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相关性出发,以江西毛氏家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科举制废除前后毛氏家族两代人教育生活史与社会流动状况的考察,深入探讨了新式教育、社会流动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2015 Vol. 18 (1): 1-39 [摘要] ( 1599 ) [HTML KB] [PDF 11895KB] ( 287 )
研究报告与评论
40 赵亮
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实践中的法律关系
助学贷款制度在我国的教育资助体系中主要是以政策的形式,而非法律的形式呈现和运转的。相较于法律的国家意志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助学贷款政策是借助于政府行政手段“嵌入”到了各方主体的法律关系之中。这样,原有的基于法律法规而稳固下来的社会结构被部分瓦解和重组,原有的助学贷款政策在社会关系调整中被部分限定和重塑,并逐渐形成了以财力选择、校规和协议为重点的三个新的规则系统。而如何促使这三大规则系统走上法治化轨道,则是未来通过立法确认助学贷款法律关系的关键环节。
2015 Vol. 18 (1): 40-80 [摘要] ( 1563 ) [HTML KB] [PDF 12870KB] ( 233 )
81 张斌
学者的学术互引网络结构研究——基于《社会学研究》发文学者互引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
学术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作为正式学术交流的一个主要载体,学术期刊系统在现代学术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通过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从而受到学术同行的关注,发文量与被引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者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可见度。看似由学者自主决定的引用行为其实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平等和开放,而是深深地嵌入在以院系为基础的学术系统之中,显示出鲜明的权力与等级特征。本研究以发表2篇及以上学术论文为标准,在《社会学研究》学术期刊2000年至2010年中筛选出101位中国大陆学者作为样本,在他们发表的285篇学术论文中整理学者间的互引情况,建立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在发文数、被引数和引用数方面,学者和院系之间都具有较大的离散度;不同层次院系学者之间基于互引的学术交流网络存在明显的边界,形成了特定的学术交流圈子,促进或阻碍着不同位置学者的学术交流;学者和院系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量亦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不同学者的学术生涯产生着重要影响;院系作为学者的身份标识,其声誉影响着学者的学术认可,存在着功能泛化的现象。
2015 Vol. 18 (1): 81-117 [摘要] ( 1592 ) [HTML KB] [PDF 11678KB] ( 190 )
专题研究与讨论
118 栾曦
教科书中的乡村表述——基于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
在教科书中有着大量关于乡村的表述,这些表述反映着社会的现实与变迁。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运用质性内容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时期的两套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内容,抽象出乡村在教科书中表述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首先,教科书中的农民身体逐渐远离土地,劳作中的身体淡化,“强壮”不再是一种积极颂扬的身体价值,“手”的功能退化,不再是农民主动适应环境探索世界的方式,而被现代化的科技取代。而“舌尖”的叙事变化呈现着吃饭问题由满足温饱向消费性的悄然转变。其次,关于村庄的传统礼序的表述在逐渐褪色,“家”的丰富功能隐退,“村庄社区”也淡出了传统礼序的维系功能,相反,这些传统的社会连带让位于“国家”叙事,尤其是在革命故事中,在国家的大义面前,诸如家、血缘、亲情是可以牺牲的。村庄的精英叙事强调了政治身份,通过这种强政治性,村庄被规训与治理。另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形态也遭遇瓦解,人们关于“贫穷”的理解发生变化,不再与道德相连,但是新的经济观念并没有建立。最后,在人与自然的维度上,人与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其中生活的动植物的互动被缩减,取而代之的更多风景的描述。这种“风景”的发现反映了人对于人地关系的观念转变,乡村作为一种“对立空间”被表述,成为人们在现代生活的现实中幻想和遥望的对象。
2015 Vol. 18 (1): 118-197 [摘要] ( 1634 ) [HTML KB] [PDF 24156KB] ( 414 )
198 胡乐野
我们这样长大:“80后”的教育生活与文化生成
本研究参与式跟踪观察了“80后”上海独立音乐人群体,从中选取个案,以叙事的手法描绘“80后”的教育生活和现实日常,探讨娱乐休闲作为一种超越学校范畴的教育文化,是如何影响“80后”城市青年生长与时代发展交织而成的生活图景与精神世界。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上海独立音乐人正在努力实践一种既符合社会生存秩序又确立个性的生活方式,作为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一代,他们希望获得社会的认可,同时独立地思考自身与周遭世界的关系。而教育在人们追求生活质量过程中有着或隐或显的重要影响。
2015 Vol. 18 (1): 198-238 [摘要] ( 1622 ) [HTML KB] [PDF 14136KB] ( 446 )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编辑部公告
· 全文已经更新到2021年第1期(25)辑!
· 1-24辑可以查阅全文。2019年起集刊已经可以在中国知网查阅!
· 网站开通啦!
· 网站开通啦!
· 欢迎投稿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更多...     
 
  友情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2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