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作者在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8年 12卷 1期
刊出日期:2008-10-01

学术研究与交流
研究报告与评论
专题研究与讨论
   
学术研究与交流
1 周勇
传统文化课程的创造:以《论语》讲授为例
中国教师自孔子提出“古之学者为己”以来,便倾向于认为学习首先是为了“修身养性”,进而丰富、完善自己的人生。这里所探讨的传统文化课程的创造亦是以这一传统的追求作为基本宗旨。除明确教学宗旨外,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发的另一大问题是对求学方法的思考与设定,因为无论在学校里开设什么课程,都必须将求学路径示于学生。由此出发,本文将以《论语》讲授为例,对传统文化课程开发及教学可能涉及的诸多问题展开分析。
2008 Vol. 12 (1): 1-38 [摘要] ( 2564 ) [HTML 1KB] [PDF 9964KB] ( 485 )
研究报告与评论
39 王建
远程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能力——来自四川省康定县的案例研究*
近年来,中国政府面向西部中小学校开展了多个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旨在充分挖掘信息和通讯技术(ICT)在师资培训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潜力,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服务。中加合作的“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国远程教育计划为基础,通过加方的专业知识、咨询、培训、用于支持项目活动的所选技术和软件以及补充中国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来进行能力建设。课题以康定县为案例,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远程教育的需求,及其在实施过程中资源分配、机会与平等、教师发展、资源建设、质量和效益等广泛的教育和社会政策问题。报告共分七个部分:首先介绍了中加项目和课题研究的背景;其次是课题研究设计,包括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重点突破领域;第三,重点介绍康定县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背景;第四,重点介绍康定县教育发展历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第五,说明民族地区发展远程教育的技术模式和策略;第六,详细分析案例县应用远程教育系统加强基础教育能力的实践,包括教师培训、资源开发与SCI的应用等等;最后,报告简洁地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远程教育的政策和策略建议。
2008 Vol. 12 (1): 39-148 [摘要] ( 2638 ) [HTML 1KB] [PDF 28442KB] ( 449 )
149 肖玉敏
从理想到现实——偏远地区农村学校校长的教育信息化解决之道
如果说企业关注偏远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方式既创新又扎实,那么教育工作者更应根据各个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站在资源共享、民主平等、机会均等等实现教育公平的立场上,更全面地为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更全方位的政策、资金、人员、研究成果以及道义上的支持和协助,使这些地区真正受益于经济增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王建研究员的报告《远程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能力——来自四川省康定县的案例研究》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政府面向西部中小学校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在资源分配、机会与平等、教师发展、资源建设、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这项报告关注的主题,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
      从另外的视角来看,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政策上的扶持需要大批的各级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卓越的执行力将其转化为偏远农村地区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现实。因此,在关注偏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视域中,需要把各级学校领导者的技术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因为他们技术相关的决策、管理、服务和评价的态度和能力是保障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被浪费、各项政策得到执行的重要条件。而在最基层的执行层面,学校校长的技术领导力则更是关键。
2008 Vol. 12 (1): 149-169 [摘要] ( 2884 ) [HTML 1KB] [PDF 5712KB] ( 587 )
专题研究与讨论
170 赵卫菊
“好教师”的诞生——教师社会化的个案研究
本文呈现的就是教师在成为“好教师”的过程中与社会发生的互动。为了能更清晰、更具体地呈现这种互动过程,本研究选择了三个颇具代表性的教师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的观察与描述,具体展现“好教师”诞生的复杂性、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通过对“好教师”的不同称谓与标准的梳理、对不同教师想成为“好教师”的动机的解读和对不同学校场域里的“好教师”诞生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的呈现,本研究认为:“好教师”的德性标准有所淡化,有时甚至出现了异化;成为符合学校或社会标准的“好教师”几乎是每一个教师的必然选择;“好教师”的诞生不仅有赖于教师自身的因素,如天赋、性格、主观能动性等,也有赖于教师所在学校的环境,如学校的物质条件、学生和家长的具体情况、学校管理者的观念、学校在学校群中的相对位置等,更受制于教师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如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等。
2008 Vol. 12 (1): 170-208 [摘要] ( 2488 ) [HTML 1KB] [PDF 9655KB] ( 523 )
209 王志明
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农村教育“脱轨者”的流向和生存状况
本研究以离开学校后的农村 “脱轨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流向和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采取社区调查的方法,将“脱轨者”的生活状态放至社区及教育环境之中,对山东、甘肃、安徽和贵州四省村落中的脱轨青年进行考察。调查结果表明,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之下,农村教育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对旧有的教育目标必须重新加以考虑,教育内容应该更多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选择机会。
2008 Vol. 12 (1): 209-257 [摘要] ( 2469 ) [HTML 1KB] [PDF 12096KB] ( 483 )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编辑部公告
· 全文已经更新到2021年第1期(25)辑!
· 1-24辑可以查阅全文。2019年起集刊已经可以在中国知网查阅!
· 网站开通啦!
· 网站开通啦!
· 欢迎投稿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更多...     
 
  友情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2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