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官方网站!今天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10-01
  

  • 全选
    |
    学术研究与交流
  • 陶阳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 24(1): 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交往理性和惯习形成的理论视角,在描述清末学堂学生公共交往生活的议题以及交往主体间网络形成和言语行动机制的基础上,考察清末学堂公共交往与现代知识分子身份转型以及五四文化革新之间的历史关联。研究发现,清末学堂内的公共事务协商、时政议论以及知识情感交流客观上成了更大范围内公共行动的“练习”和“模拟”,而在主体网络以及言语行动结构上,公共交往理性行动则与地缘惯习、学缘、意识形态、阶层这样的私人生活因素以及公开/非公开的策略行动镶嵌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末学堂学生的公共交往行动成为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公共性”转变高潮的“前奏”,从而具有了一种文化革新的历史意义。
  • 研究报告与评论
  • 张盼盼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 24(1): 57-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乡土文化的存在价值和乡村孩子的生命成长出发,采用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信阳市刘村小学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对刘村小学师生课堂内外的乡土文化的价值体验,探究乡土文化在乡村孩子教育空间上的现状,以及乡土文化的特点及其之于乡村孩子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
  • 专题研究与讨论
  • 张彦聪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 24(1): 101-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序位是指对受教育个体的空间性(同时意味着时间性)进行界定,由序位界定的日常教育实践在社会时空特性上表现出某些结构性特征,故而教育序位实质上是中国古代空间实践中孕育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时空结构。本文从这一视角对宋代太学“分斋教学”进行诠释,从而澄清其历史真相。伴随唐宋变革,宋代太学经历了影响深远的空间重构,并通过“分斋”建构了一种新型教育序位体制,由此形塑了“斋院”这一独特的建筑空间形态与日常教育生活。“分斋序位体制”表现出密藏与敞显两种矛盾的空间性,根源于宋代太学养士选士一体化的内在矛盾。不同改革派别针对这一矛盾采取了不同的空间策略。由于这一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太学教育的腐化堕落,另一反面则间接加剧了官学与书院的分化与对立。
  • 李悦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 24(1): 149-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乐舞一直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然而有舞而无史的状态使得乐舞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乐舞表演者的关注寥寥无几。本文借由对于明清乐舞生群体的考察与研究,在关注宏观历史的同时,加入了对于群体与个人的“挖掘”。本文将静态的史学文本和动态的祭祀雅乐舞蹈相结合,试图解开古代雅乐教育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