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官方网站!今天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5-29
  

  • 全选
    |
    学术研究与交流
  • 高智红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3, 16(1): 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要他人与学生的阅读选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存在强有力的影响者,分析潜隐在学生阅读选择活动背后的影响主体,探寻的是哪些人是导引者、分享者、激发者,哪些则是限制者、规训者、负影响者?他们的取向、情感、态度、文化偏好如何影响了学生的选择方向?这些影响通过何种方式介入学生阅读过程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他者的导引又有怎样的差异或冲突?本文区分了现实情境(学校、家庭、媒介)中多个重要他人群体对学生阅读的多方影响和差异。学校情境中校长、教师的取向对学校阅读文化构建有重要导向作用,教师群体的推荐差异影响学生阅读选择的质量和层次。而在校外,媒介情境中隐在导引者如编辑、作者及网友等对学生阅读具有导引差异和导读中的耦合与冲突;家庭中的重要他人存在阅读观和导读方式上的误区,如教育期望与阅读启蒙之间的关联状况等。由于存在影响学生阅读的多个重要他人群体,聚合校内校外、在场与隐在影响者的合力,使重要他人发挥积极的“正能量”导引作用,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激发者、催化者、陪伴者和共读者非常重要。
  • 研究报告与评论
  • 谢爱磊/白杰瑞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3, 16(1): 67-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08年12月起至 2009年12月间作者在中部省份某县进行了实质性的田野工作。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田野日志的综合应用,作者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家长对参与子女教育的看法与相关策略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为何在大陆农村社会内部,市场化改革强化了来自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新型的经济精英(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家庭子女的大学入学优势,而来自农村社会的一般农业劳动者,其大学入学弱势仍然明显。
  • 吴国珍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3, 16(1): 113-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指出,目前农村学校人才断层危机、学生弃乡入城求学,大班额冲击正常教育环境,农村师源质量下降,年轻人不愿入职边远农村任教等问题,都是反逼农村教育重建的力量。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期国家财政对农村教师援助不力的背景,综合借鉴相关理论,检视相关教育政策,理解国际开放培养教师的理念和我国农村教师培养传统中相一致的精髓,尊重教育和培养教师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基础性本质,透视农村教师培养和农村学校需求之间从目前失衡到再形成新平衡的支点。认为在政府、专业、市场三者的博弈中,政策调控需要完善制度呵护教师心灵,为农村教师专业持续成长固本,笃实重建农村教育的基础。主张发育一种以农村教师共同体为细胞的城乡统筹教师管理创新机制,疏通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反哺滋养到村小末梢的通道。据此清晰农村教师培养数量和质量中的诸多薄弱环节,探讨促成多方共赢的应对对策。
  • 专题研究与讨论
  • 李宜江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3, 16(1): 173-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大学青年教师是“纠结”的一代,学术与生活面临选择的困惑。他们在学术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教学遭遇科研那只“看得见的手”时,青年教师开始有了不同选择,或是重科研,或是委屈教学,或者寻求良心的平衡。当科研考核渐趋量化的时候,科研评价就成了悬在他们头上的“双刃剑”,如何在积极与消极方面获得平衡又是一个纠结的问题。职称晋升的竞争日趋激烈,职称“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学位提升方面的压力空前绝后。生活待遇在客观上不断提高,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幸福感却在不断下降。对于学术与生活他们面临从未有过的选择上的“纠结”。
  • 毛毅静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3, 16(1): 249-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1949-1976年间由“新影”拍摄发行教育纪录片的历史,通过梳理“新影”的影像档案,整理教育影像的一手文献,并对已有文献得勘误和再发掘,将纷乱、零散的教育纪录片史料还原和补充这段教育历史的研究。本文从叙事的角度,将发生在社会主义尤其是初期的教育故事碎片逐格回放,力图透过这些历史影像和教育现场记录,揭示其中的教育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