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官方网站!今天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9-01
  

  • 全选
    |
    学术研究与交流
  • 司洪昌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 23(2):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语境之中,学校空间布局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自从清末新式教育移植入中国本土后,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处在空间持续扩张态势,1979年之后才扩张停止并出现逆转,基层学校开始大规模调整。基层学校空间大规模调整,在学界引发了大量研究与论争。本研究从空间视角出发,结合基层学校历史变迁,试图重新解释学校在中国县域空间之中的分布演变。研究者将县域空间作为一个最基本研究单元,认为这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国。根据中国地理空间特点,研究者提出了两类理想型县域:一个中东部平原标准县、一个西部标准县。研究者描述了两类县域之中学校分布空间特征,从而为学校分布变迁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图式。研究者发现,学校有空间范围不等的生源圈,并随着学段上升和时代演进而急剧扩张。学校分布与县域面积、轮廓、县城位置、人口、乡镇等因素紧密相关,在不同地域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西部县域,人口稀少而幅员辽阔,在近似方形县域空间之中,学校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布局。在中东部平原县域,县域空间轮廓近似圆形,县城一般会位于圆心位置,造成了难以遏制的农村生源向县城迁移的趋势。
  • 研究报告与评论
  • 施扣柱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 23(2): 6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行政机构功能是教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通过对1929-1937年间作为上海教育行政功能设置依据的三大法规文本的实证分析,以及沪上教育行政实施的六大基本特点之展示,试图理解其背后隐含着大教育文化理念,并探寻其现实层面对上海城市大教育样貌的直接型塑。
  • 专题研究与讨论
  • 葛孝亿 陈岭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 23(2): 92-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女性向现代新女性的转变,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其实相当复杂的议题。通过对民国时期江西吉安M家族知识女性的历史考察发现,随着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家族女性开始走出内闱,走向社会。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在教育、文化、社会活动等领域都获得了与男性同等的职业资格。基于族谱记载中的女性叙述,对民国时期知识女性的转变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学业与志业是她们自我形塑的重要方式,并由此开始了从“贤妻良母”向现代“女国民”的转变历程。
  • 樊洁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 23(2): 112-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五四”以降,传统女性的生活空间一向被构建为禁闭而拘囿的,其家庭中的劳作亦因庸常而被熟若无睹。性别秩序通过将女性排除出公共领域的事务,特别是经济事务的空间,而将家庭事务分配予她们。上海作为近现代崛起的新兴移民都会,为商业的发展和稳固,旧式大家族转变为核心新居家庭以及生活形态的一系列变迁提供了独特的契机。经由家庭,教会女校,以及报刊媒介,家政教育文化连同消费文化,家庭情感维系以及摩登姿容的规训作为专业知识,参与到制造“摩登主妇”制造、性别秩序的构建与再生产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