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官方网站!今天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4-01
  

  • 全选
    |
    学术研究与交流
  • 谈松华 王蕊 王建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2, 2(1): 1-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形成基于国家“九五”重点研究课题“不同地区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旨在综合运用现代化理论和区域科学理论研究中国区域教育发展,揭示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规律,选择适应区域未来发展与变革需要的教育模式,来推进中国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全文首先厘清研究的目标、策略及其方法;进而廓理现代化理论与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衡量的标准。通过对现代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研究,探讨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时点与范围,并且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系统全面进步的角度,探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参照衡量社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再次,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背景,以及诸如科技、经济、人口、文化现代化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探索中,为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相关因素提供历史和理论的依据。最后,在对中国31个省市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区域特征和实现条件。划分出处于不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区域即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中等发展程度地区(中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分析各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与对策。最后的部分探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研究报告与评论
  • 卢乃桂 许庆豫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2, 2(1): 101-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历史社会学方法和历史文献学方法,探讨90年代中国学校教育分流和作为其结果的人们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分层的一般关系,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评介西方社会和社会主义者会的与本文密切相关的社会分层理论观点,一次作为分析90年代中国大陆教育分流与社会分流的理论基点和框架。第二,描述90年代中国大陆的教育分流情形。第三,分析不同行业从业者的教育程度和他们实际上从事的行业之间的一般关系。第四,分析不同职业从业者的教育程度和他们实际上从事的职业之间的一般关系。地五,分析不再业人口的教育程度和事业人口的教育程度,以及他们的教育程度与是否在业和是否失业的关系。第六,分析社会流动人口和他们的教育程度之间的一般关系。第七,在分析多方面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人们的教育程度在总体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业、职业、是否在业、是否失业和社会流动可能,并实际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分层过程。这样的情形说明,诞生于西方社会的分层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90年代中国大陆的社会分层。
  • 吴刚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2, 2(1): 153-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研究是社会学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分层体系因人们在其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移动(即社会流动)的难易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社会流动既意味着社会等级的存在,也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可变性。
  • 专题研究与讨论
  • 耿涓涓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2, 2(1): 181-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叙述法,透过一位普通语文女教师的教学故事,归纳她的教学行为惯例;透过她对个人专业成长的自述,挖掘并认识隐含在其行为背后的个人教育信念;透过她的生活故事,在更宽广的视域中理解她个人教育信念的形成。意图在活的故事的叙述中,观察中国文化环境中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普通教师的教学思维、以及理想与追求,由此展开我们对教育信念的理解。
  • 黄向阳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2, 2(1): 233-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一位小学校长1978年以来的工作笔记,对其20余年的校长职业生涯进行个案研究。据其工作内容,识别他的办学思想;依其办学思想,解释其任职学校的沿革;从一所学校的沿革,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意在给这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历史留下若干清晰的记忆,并引起我国学校内部综合改革的思考。